在企業的生產運營中,很多企業都反饋“設備買得起,試劑用不起”這一難題。對于在線高錳酸鹽自動監測儀來說,試劑在其長期使用成本中占比可高達60%。這意味著,試劑的選擇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成本支出。更重要的是,如果試劑選不好,不僅會讓企業花更多的錢,還會導致檢測數據不準確。比如說,試劑一旦失效,就會引發測量偏差,這可能使得企業的水質檢測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,進而影響企業的環保合規,面臨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煩。 
試劑選型雷區一:貪便宜買劣質替代品 
有些企業為了節省成本,會選擇購買低價的試劑替代品。然而,這些低價試劑往往純度不足,含有各種雜質。這些雜質會干擾檢測反應,導致檢測數據出現漂移。一旦數據不準確,企業就需要頻繁對監測儀進行校準。而每一次校準,又會消耗更多的試劑。 有這樣一個例子,某工業園為了降低成本,選用了低價的高錳酸鹽試劑。原本,他們每月對在線高錳酸鹽監測儀進行1次校準就可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。但使用低價試劑后,每月的校準次數從1次猛增至5次。經過一番核算,他們發現,雖然試劑的單瓶價格降低了,但總體成本反而升高了2倍。這真是“貪小便宜吃大虧”。 試劑選型雷區二:忽略儲存與運輸要求 
高錳酸鹽試劑通常有特殊的儲存和運輸要求,大多需要避光、低溫儲存。如果試劑廠家不提供專用的運輸包裝,像保溫箱,或者沒有明確告知企業正確的儲存條件,那么試劑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就很容易變質。 某污水處理廠就曾遭遇過這樣的情況。在夏季運輸試劑時,由于廠家沒有采用冷鏈運輸,也沒有提供合適的運輸包裝,導致整批試劑到手時已經失效。這一次的損失高達8000元。這不僅造成了經濟損失,還影響了污水處理廠的正常檢測工作。 試劑選型雷區三:未算“全周期成本” 
很多企業在選擇試劑時,只看單瓶的價格,卻沒有考慮試劑的使用壽命和檢測效率。我們來算一筆賬,有A、B兩種試劑,A試劑單瓶價格為500元,可以使用100次;B試劑單瓶價格為400元,但只能使用60次。按照“單次檢測成本
= 試劑總價÷有效檢測次數”來計算,A試劑的單次檢測成本為5元,而B試劑的單次檢測成本約為6.67元。很明顯,雖然B試劑單瓶價格低,但實際使用成本更高。 解決方案 
為了避免陷入這些試劑選型的雷區,企業可以選擇設備廠家原配試劑,或者經過高錳酸鹽分析儀廠家認證的品牌。同時,企業要要求廠家提供試劑壽命、儲存指南和單次用量數據。此外,企業還應該與廠家簽訂試劑供應保障協議,確保試劑不會斷貨,避免因試劑斷貨導致設備停機,影響正常的檢測工作。 試劑就像是在線高錳酸鹽監測儀的“糧食”,選對了試劑,企業才能有效控制成本,保證設備的穩定運行。千萬不能因小失大,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,做出明智的選擇。如果您也在如何選擇試劑煩惱,歡迎隨時咨詢邁德施高錳酸鹽水質傳感器廠家!
本文連接:http://www.huamu100.cn/newss-4515.html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