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使用溶解氧自動水質監測儀時,很多企業存在認知誤區,影響了設備發揮應有的作用。 有些企業把“設備貴”等同于“數據準”。比如有一家企業花大價錢買了進口的溶解氧監測儀,卻從不進行校準。結果呢,他們得到的數據誤差比國產設備規范操作后得到的數據誤差還要大。還有些企業覺得操作麻煩,連清潔步驟都省略了。才過了3個月,傳感器的靈敏度就下降了50%,這監測出來的數據還能靠譜嗎? 其實,規范操作溶解氧監測儀有著一套“降本公式”。首先,精準度提升后,就能減少無效投入。像在養殖或者廢水處理中,就不用過量增氧、投藥了,這樣能直接降低成本15%
-
30%。其次,規范操作能優化人力,單人的維護效率大大提升,一年下來能節省人力成本超過1萬元。最后,規范操作還能延長設備壽命,原本1年就得更換的設備,現在可以用到2年,設備費用能省50%。 1、養殖魚塘 
過去很多魚塘主都是“憑經驗”養魚,現在得“靠數據”了。規范操作有不少細節。傳感器要安裝在魚塘中部,而且得避開喂食區,不然殘餌污染了溶解氧監測儀傳感器,數據就不準了。凌晨5點是溶解氧最低值時段,這時候要重點監測,如果數據異常就得馬上檢查設備。有個魚塘主規范操作后,增氧機的運行時間從每天10小時減少到了6小時,一年下來省了3.6萬元的電費。 2、制藥廢水處理行業 
合規是底線,效率是目標。規范操作時,溶解氧要穩定在2 -
3mg/L,這是生化處理的最佳值,而且每小時都要自動記錄數據。每周還要用標準氣體(氧氣含量20.9%)校準,這樣才能確保和環保局檢測的數據一致。有一家藥企規范操作后,廢水處理達標率從90%提高到了100%,避免了每月2萬元的罰款風險。 3、景觀水體維護行業 
想要少花錢還能保水清,也得規范操作。傳感器要安裝在噴泉附近,因為水流能帶動氧氣分布,這樣得到的數據更具代表性。雨季過后要立即校準,因為雨水會改變水體溶解氧水平。有個公園規范操作后,曝氣設備按需啟停,電費降低了25%,水體透明度還提升了30%。 對企業來說,在線溶解氧監測儀的“規范操作”可不是額外的負擔,而是一筆“低成本高回報”的投資。只要數據準了,企業做決策的時候就能更正確,降本增效自然就水到渠成了。邁德施溶解氧水質傳感器廠家為你提供專業售后服務,幫您解決后顧之憂!
本文連接:http://www.huamu100.cn/newss-4592.html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