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衡量水質好壞的眾多指標中,溶解氧(DO)堪稱“直接裁判”,占據著核心地位。溶解氧是水體中魚類、微生物生存所必需的“氧氣”。當水中溶解氧過低,比如低于2mg/L時,水生動植物就會因缺氧而死亡,水體也會發黑發臭,散發著難聞的氣味。相反,如果溶解氧過高,又可能引發魚類氣泡病,讓魚兒健康受損。下面邁德施溶解氧水質檢測儀廠家為大家詳細講解下! 
對于企業而言,溶解氧的影響更為直接和重大。污水處理廠若溶解氧不達標,會嚴重影響污水的凈化效果,導致處理后的水質無法達到排放標準。水產養殖中,溶解氧異常會造成魚蝦死亡,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。工業循環水中溶解氧失衡,則會加速設備的腐蝕,縮短設備的使用壽命,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。所以說,溶解氧是判斷水質是否合格的“硬指標”。 
然而,目前多數企業仍處于“被動重視”溶解氧的狀態,其中暗藏著諸多風險。很多企業依賴人工檢測,通常每天檢測一次。但這樣的檢測頻率很容易錯過夜間溶解氧驟降的關鍵時段。就拿水產養殖來說,凌晨時分水體容易缺氧,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并采取措施,魚蝦就可能因缺氧而大量死亡。還有一些企業認為“差不多就行”,忽視了溶解氧波動對生產的影響。比如污水處理廠,因溶解氧不足導致化學需氧量(COD)超標排放,企業就會面臨環保部門的罰款。某調研顯示,僅有30%的涉水企業配備了在線溶解氧監測儀,70%的企業仍采用傳統的檢測方式,這其中存在著明顯的風險漏洞。 
在線溶解氧自動傳感器在不同行業的市場接受度存在較大差異。在一些“剛需行業”,接受度較高。例如水產養殖中的工廠化養殖,接受度超過80%;市政污水處理行業的接受度約為60%。這是因為在這些行業中,溶解氧直接關聯著產量和達標情況,企業為了保障生產效益和避免違規,愿意投入資金購買在線監測設備。而在部分中小企業和農業灌溉領域,接受度較低。這些企業認為購買設備“成本高”“沒必要”,但實際上是因小失大。比如水產養殖中一次魚蝦翻塘的損失可能超過10萬元,遠高于購買設備的成本。 接受度存在差異主要有三大原因。 一是認知差異 那些剛需行業曾經吃過溶解氧失控的虧,深刻認識到“監測=省錢”的道理。而其他行業沒有經歷過相關風險,對溶解氧監測的重視程度不足。 二是成本顧慮 
單臺在線溶解氧監測設備的價格數千元,中小企業覺得這增加了企業的負擔,卻忽視了長期來看它能節省的損失,比如可以減少50%的人工采樣費用。 三是技術信任問題 企業擔心傳感器的穩定性,害怕它易受溫度、鹽度等因素的干擾。但實際上,新型設備已經解決了這些抗干擾問題,例如帶有自動溫度補償功能。 溶解氧對水質至關重要,企業不能再“被動應對”,而應轉為“主動監測”。那些在線傳感器接受度高的行業已經證明了其價值,仍在觀望的企業需要警惕,不重視溶解氧監測所帶來的風險遠遠大于設備的投入成本。如果您也認識到這點,歡迎隨時咨詢邁德施溶解氧水質傳感器廠家!
本文連接:http://www.huamu100.cn/newss-4604.html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