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水庫監測站、景觀水體管理以及水產養殖等領域,在線藍綠藻水質自動監測儀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。然而,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卻時常困擾著企業,那就是傳感器探頭常常被藍綠藻藻絲纏繞。這就好比濾網粘滿了絨毛,清理起來十分棘手。在清理過程中,要是稍微用力,就很容易刮花探頭鏡片或者扯斷連接線。一旦出現這種情況,輕則會影響檢測精度,導致數據不準確;重則直接損壞探頭,讓監測儀無法正常工作。要是不及時清理,藻絲覆蓋在探頭上,就會導致數據“斷聯”,無法及時預警藍綠藻水華的發生,這將會給企業帶來慘重的損失。 
這種維護難題帶來的隱性危害可不小。對于水庫監測站來說,探頭損壞后更換需要3 -
5天的時間。在這期間,根本無法監測藍綠藻濃度,很可能就會錯過水華早期的防控時機。一旦水華大規模爆發,后續的治理成本將會是早期防控的10倍以上。水產養殖行業也深受其害,藻絲纏繞會導致數據不準,工作人員很容易誤判藍綠藻含量。要是藍綠藻含量過高卻沒有及時發現,就可能引發魚蝦中毒死亡,單塘的損失超過萬元。 
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廠家給出了專屬的維護方案。 
1、優先選擇采用“防纏繞探頭設計”的儀器 建議選擇探頭表面帶有聚四氟乙烯防粘涂層的機型,這種涂層就像是給藍綠藻自動傳感器穿上了一層“防護衣”,藻絲很難附著在上面。而且探頭頭部設計成圓潤弧形,沒有棱角,這樣就不會勾掛藻絲,大大減少了纏繞的概率。 2、掌握“溫和清理技巧” 清理的時候,使用廠家配套的軟毛刷,這種軟毛刷的毛質柔軟得就像牙刷一樣。沿著探頭表面順時針輕輕刷動,一定要避免橫向用力。如果藻絲纏繞得比較緊,可以先將探頭浸泡在5%的檸檬酸溶液中10分鐘,這樣能軟化藻絲,之后再進行刷洗就會輕松很多。千萬不要使用刀片、硬塑料等尖銳工具,以免對探頭造成損傷。 3、制定“定期維護周期” 
根據藍綠藻濃度來調整維護頻率,在藍綠藻低濃度期(<100萬個/L),每7天清理1次;在高濃度期(>500萬個/L),每3天清理1次。清理完成后,用清水沖洗探頭,然后擦干再重新安裝,這樣可以避免殘留溶液影響檢測結果。 邁德施藍綠藻水質傳感器廠家維護方案價值巨大。它能夠幫助企業減少80%的探頭維護耗時,降低探頭的損壞率,還能將探頭的使用壽命從1年延長至1.5年。同時,保證了數據的連續精準,能夠及時預警藍綠藻風險,讓企業在面對藍綠藻問題時更加從容。
本文連接:http://www.huamu100.cn/newss-4710.html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