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電子廠、飲用水廠、化工企業等眾多行業中,在線電導率水質監測儀是保障生產和水質安全的重要設備。然而,電極長期浸泡在水中,容易附著水垢(主要是鈣鎂沉積)和微生物膜,這就如同玻璃上的頑固污漬,手動擦拭只能清理表面,縫隙里的污漬很難洗凈。要是不及時清潔,會導致數據飄移,比如實際電導率為1000μS/cm時,顯示值卻忽高忽低,誤差能達到200μS/cm,這使得企業無法精準判斷水質純度,進而影響生產或水處理效果。 
這種清洗難題帶來的隱性危害不容小覷。對于電子廠而言,水質電導率數據不準會導致芯片清洗用水純度不達標,最終出現產品報廢的情況。據相關數據統計,單批次產品報廢的損失就可能超過10萬元。飲用水廠也面臨著類似的困擾,數據飄移可能會讓工作人員誤判水質礦化度,從而影響出廠水質量,這不僅關乎企業聲譽,更關系到消費者的健康。化工企業同樣深受其害,電導率監測失準會打亂反應工藝,增加原料消耗。有企業反饋,每月因此多花費數千元成本。 
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電導率水質檢測儀廠家給出了專屬清潔方案。 1、使用“針對性清洗劑”除污 如果水垢問題比較嚴重,可選用5%檸檬酸溶液。將電極浸泡在該溶液中15分鐘,這能有效軟化水垢。之后,再用廠家配套的軟毛小刷(刷頭直徑僅2mm,非常適配電極縫隙)輕輕刷洗。要是微生物膜問題突出,那就選擇1%次氯酸鈉溶液,浸泡10分鐘可以起到殺菌作用,避免微生物持續附著。 2、掌握“縫隙清潔技巧” 
清洗時,將電極傾斜45°,讓縫隙朝上,然后用清洗劑緩慢沖洗縫隙,同時輕輕晃動電極。這樣做是利用水流的力量沖掉殘留污漬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要避免使用硬毛刷或尖銳工具,因為這些工具可能會刮傷電極表面涂層,影響電極的正常使用。 3、制定“分級清潔周期” 
對于高硬度水體(如北方地下水),建議每7天清潔1次;普通水體則每15天清潔1次。清潔完成后,用純水沖洗電極,擦干后重新安裝。安裝前,要用標準液驗證數據,偏差需<5%,這樣才能確保清潔有效。 邁德施電導率水質傳感器廠家的這套清潔方案具有很高的價值。它能幫助企業徹底清除電極上的頑固污漬,減少90%的數據飄移問題。同時,還能延長電極使用壽命,將電極的使用時間從6個月延長至1年。更重要的是,保證了水質監測精度,降低了生產損耗,讓企業在生產和水處理過程中更加省心、放心。
本文連接:http://www.huamu100.cn/newss-4712.html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