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化工園區里,在線水質自動分析儀、在線高錳酸鹽監測儀傳感器本是保障廢水達標排放的“好幫手”。然而,不少企業卻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困境。在線高錳酸鹽監測儀顯示化學需氧量(COD)是達標的,工作人員心里想著這排放肯定沒問題啦。可當進行人工復檢時,卻發現COD值超標了。大家以為是儀器出了問題,于是反復校準儀器,可結果還是一樣,問題依舊沒有得到改善。 
就拿某藥廠來說吧,他們一直相信在線監測儀的數據,覺得排放的廢水妥妥達標。可沒想到,環保部門檢查后,卻發現實際排放的廢水COD超標,藥廠因此被環保部門追責罰款,損失慘重。這讓藥廠的工作人員十分苦惱,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。 “讀不準”的根源 
其實,問題的根源在于工業廢水中的亞硫酸鹽等還原劑,它們就像是“搗蛋鬼”一樣,在檢測過程中悄悄搗亂。在線高錳酸鹽自動水質監測儀檢測COD的原理是基于高錳酸鹽與水中的還原性物質發生反應。而亞硫酸鹽這些還原劑會與高錳酸鹽提前反應,就如同“檢測過程中有人偷偷減分”。 正常情況下,儀器應該檢測到所有需要被氧化的物質來計算COD值。但由于這些還原劑的干擾,儀器測出的COD值就偏低了,無法真實反映廢水中的污染程度。據相關研究表明,在含有大量亞硫酸鹽的廢水中,儀器檢測的COD值可能比實際值低30%
- 50%。 除擾實操方案 
那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?核心就是“先除雜再檢測”。 一方面,在水樣進入儀器前增加預處理裝置。這個預處理裝置就像是一個“過濾器”,可以去除廢水中的還原劑。通過特定的化學反應或者物理方法,將亞硫酸鹽等還原劑從水樣中分離出來,這樣儀器檢測到的就是沒有干擾的水樣,數據自然就準確了。 另一方面,搭配專用校準液定期校準儀器。專用校準液是根據廢水中可能存在的干擾物質和濃度進行調配的,可以修正干擾帶來的偏差。就像給儀器“重新校準時鐘”一樣,讓它恢復準確檢測的能力。 方案帶來的價值 
某藥廠采用了上述除擾策略后,效果非常明顯。檢測數據與人工復檢一致,再也不用擔心因為數據不準確而被環保處罰了,徹底規避了環保處罰風險。 同時,準確的數據也保障了污水處理工藝調控精準有效。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準確的COD值,合理調整污水處理的藥劑投放量和處理工藝,提高污水處理的效率和質量,降低處理成本。如果您也在水質監測過程中遇到問題,歡迎隨時咨詢邁德施高錳酸鹽水質測定儀廠家!
本文連接:http://www.huamu100.cn/newss-4810.html
|